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  > 行业动态

浅谈我国的殡葬文化

来源:www.fLssfwytL.com      发表于:2020/8/12 14:04:41

      现在很多人根本都不知道什么殡葬文化,只知道让殡仪馆的人服务,似乎只有他们才了解殡葬文化,作为中国传统文化,我们也需要对殡葬文化有一定的了解。
      小时候我们那里有人去世了,就会请专门的人来料理后事,会先给去世的老人洗身体,代表着干净的来干净的去。洗好了以后要穿寿衣,年龄越大穿得越多,而且是上多下少,穿得多就代表有福。要人主人有准备棺材就直接把死去的老人放入棺材里,要是没有就得放在地上,睡在席子上面。看好日子再下葬,这里要注意的是,根据死去老人的生肖,会算出生肖是多少的人在老人闭棺的时候回避,以免“魂”被关进棺材里去。
     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。死亡是人都会有的一个结局。可以说,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,一个生命的开始同时就意味着生命的死亡的开始。所以,在关于葬礼的研究中,重要的不是死亡,而是死亡的价值,更准确地说是葬礼中体现的对人生价值的思考。 
      传统儒家讲“未知生,焉知死”,中国人对于死亡似乎讳莫如深。但在孔孟的语录中,我们又分明可以找到 “事死如事生,事亡如事存”的言论,从儒家的角度,华夏文明的葬礼更重的是作为礼仪的孝道,而中国传统民间的葬礼从本质上讲是在修补和重建一种社会秩序。这两点,很多研究者注意到了,但同时他们也指出,中国传统的丧礼缺乏对人生价值的思考。的确,我们单纯从死亡角度来看,中国传统对生命价值的思考,往往集中于老庄,庄子对于儒家的繁文缛节进行批评,他讲究“坐忘”、“齐物”,这的确是一种境界很高的生命哲学。但这并不表明,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传统葬礼缺乏对人生价值的思索。恰恰相反,儒家的厚葬,民间习俗中将死者生前使用过的器物用于陪葬,恰恰表明了一种朴素的人生价值观:世俗的生活是可贵的。“事死如事生”发展到更佳当然会造成物质财富的浪费、甚至封建迷信的播衍,但在传统葬礼习俗中,人们所表现的对世俗生活的热爱,我们不能说不是一种积极的生命导向,这种生命导向通过葬礼习俗中的器物陪葬得以体现,是传统中国人对生命意义的一种基本体悟。 
      中国传统葬礼具有鲜明的延续孝道、构建社会秩序和认同世俗生活的特征。这些特征表明,中国传统葬礼不是立足于死人,而是立足于活人;不是立足于死后世界,而是立足于现实世界!